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內容簡介

◆經典背後的生命經驗,讓話語綻放光芒的智慧核心,如何才能找到?

  四十年前,我(傑克.康菲爾德)到泰國森林的巴蓬寺修行,想尋找我自己的快樂。我滿腦子想法,盼望佛法能夠幫助我,甚至能引領我成為證悟者。到阿姜查的巴蓬寺生活幾個月後,我決定依止阿姜查出家。之後三年,我修習正念、布施、慈愛,以及誠實,這些都是佛法訓練的核心。從此我便踏上追求佛法的終生旅程。

  我透過自己的經驗了解到,心理學的親身實踐──無論東方或西方──讓我對生命抱持更開放、自由,以及特別順其自然的態度。我拋開西方心理學常見的專業用語,諸如,反移情經驗、精神集中等,或東方心理學使用的第六意識(adverting consciousness)以及互相驚嚇現象(mutable intimating phenomenon)等字眼。我發現使用渴望、傷害、憤怒、愛、希望、拒絕、放下、感覺親近、自我接納、獨立,以及心靈自由這些字眼更有幫助。我先不用開悟這個充滿想像空間與誤解的字眼,而代之以心靈自由與解放,以清晰表達透過修鍊佛法獲得心靈覺醒的完整樣貌。我希望藉由這些學生與修行者的人生故事與覺醒歷程,幫助我們信任自己擁有深廣的慈善與智慧力量。我希望大家能找到包容萬物的心靈力量──哀傷、寂寞、羞慚、欲望、悔恨、沮喪、快樂,以及寧靜──無論身在何處,面對何種境遇,都能找到對生命最深的信任,不受外在事物的羈絆。

  若你是個醫生或心理衛生專業人員,佛法心理衛生學能帶給你深具啟發性的新知識與可能性。它可能賦予你的工作方式新意,或是加以轉化。如果你是剛接觸佛法,對靜坐也很陌生,你會發現靜坐是極自然的事。只要以仔細、深思熟慮的方式專注心神,就算是開始靜坐了。當你閱讀與思索本書內容時,就已是在進行某種禪修。若你對佛法的修鍊經驗較豐富,我希望本書能帶給你挑戰,讓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獲得嶄新的視野與修鍊方式。

  本書一開始就勾勒出一種對心理學與人類生活的激進且正面態度,它先從尊貴本性與慈悲談起。第一部分我解釋佛法如何看待心理健康與意識;第二部分詳細說明如何透過修習正念,以獲得心靈的療癒和覺醒;第三部分主要討論如何轉化不健康的情緒;第四部分將佛法心理衛生學使用的工具,從專注與觀想的力量,到複雜的認知上的訓練,以及具轉化力量的社會實踐;第五部分探討意識最高境界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一種心靈極度安樂與解脫的狀態。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 Jack Kornfield

  成長於美國東岸一個科學及知性的家庭。一九六三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受到陳榮捷博士啟發而學佛。一九六七年畢業後,立刻前往東南亞修習,曾在泰國、緬甸和印度接受佛教僧侶的訓練: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也曾在馬哈希尊者、阿沙巴哈尊者和佛使尊者座下學習,並追隨過西藏喇嘛、禪師與印度教上師。

  他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禪修,是將南傳上座部(Theravada)佛教修行引進西方的重要老師之一。多年來,他致力於整合東方的靈性教導,使西方世界更能親近此一傳統。他不僅是舉世聞名的內觀禪大師、內觀學社(Insight Meditation)與靈磐中心(Spirit Rock Center)的創辦者,還是臨床心理學博士,也是下筆如詩的作家。他擅長結合現代心理學與禪修思想,將靈性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著有《當代南傳佛教大師》(圓明)、《佛陀的法音》(諦聽)、《原諒的禪修》、《狂喜之後》(橡樹林)、《踏上心靈幽徑》(張老師)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把心帶回家∕鄭振煌
推薦序二  優質的心理衛生學∕余德慧
推薦序三 現代佛法實踐的新詮釋∕釋自

第一部  你的真實面目是什麼?
第一章  高貴性──我們本初的良善
第二章  以慈愛擁抱世界──慈悲的心理學
第三章  誰在凝視鏡子?──意識的本質
第四章  意識的各種染著 
第五章  自我的神祕幻象
第六章  從普遍性到個人性──弔詭心理學

第二部  專心正念:偉大的醫術
第七章  專注的釋放力量
第八章  珍貴人身
第九章  感覺之流
第十章  說故事的心靈
第十一章  古老的潛意識

第三部  轉化痛苦的根源
第十二章  佛教徒的人格類型
第十三章  化欲望為豐盈
第十四章  超越仇恨到不論斷的心
第十五章  從虛妄邁向智慧

第四部  尋找自由
第十六章  苦難與放下
第十七章  心的羅盤
第十八章  神聖形象──想像、儀式及皈依
第十九章  心的行為主義──佛法的認知訓練
第二十章  專注與心靈的神祕面向

第五部  體現智慧的心
第二十一章  美德、救贖及寬恕的心理學
第二十二章  菩薩──關照世界
第二十三章  中道的智慧
第二十四章  覺醒之心

 

推薦序

  優質的心理衛生學

  近幾年來,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傾力發展哲學諮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韓國國立江原大學發展人文治療(humanity therapy)以及日本大阪大學發展臨床哲學(clinical philosophy),慈濟大學則設立「人文臨床與療癒研究室」,試圖將過去被視為書齋學問的人文學帶到臨床領域。在宗教領域,基督教的牧會諮商更是源遠流長,是現代諮商的濫觴。以台灣為例,基督宗教的「靈性療癒」漸次發展,而佛教朝臨床領域發展則以安寧照顧為主。然而,近幾年來,台灣出版界對佛教心理諮商的推動不餘其力。「療癒」(非治療)儼然成為顯學。

  本書作者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在近幾年也逐漸為人所知。當初幼獅文化翻譯康菲爾德的書《踏上心靈幽徑》,居然乏人問津,直到二○○八年張老師文化重譯此書,才開始流行。

  康菲爾德曾在泰國叢林跟隨阿姜查修行多年,返美之後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並結婚生子。現居住在舊金山。本書是他繼《踏上心靈幽徑》之後,有系統地整理出一套佛法心理衛生學,裡頭每章都附有練習,也可以說是自助式的佛法心理保健之道。

  雖然他的論點以阿姜查的修行法門為主,但是他對宗教分門立派顯然不感興趣,這是現代宗教的特色,大家儘量避開傳統宗教的分野,鼓勵宗教會通。

  康菲爾德的佛法心理衛生學可歸納出二十五條法則。但是這只是為方便而舉的綱目,無須看得太認真,真正的精華在幾個關鍵點上。從台灣的風土民情來說,我們有太多的創傷經驗,可是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逃避災難,而在於面對苦難的態度。佛法心理衛生的重點在於把創傷轉化為慈悲,許多媒體透過受看者的哀嚎、不肯寬量、怨恨將創傷加深,而一般的心理治療則是想辦法減輕創傷,可是佛法心理衛生卻能導引受創者轉化:「最令人驚訝的是那些曾被監禁與刑求的尼師與僧侶的反應。根據哈佛心理學家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甚至根本沒有人出現常見的受創反應,反而是更深化其慈悲心,以及對生命充滿喜樂的感激。他們修習的慈心觀、大悲心,以及智慧,讓他們願意為自己的敵人祈禱。」(第二十四章「覺醒的心:天生喜悅」)

  我們怎麼把自己撐起來?

  許多人以為:將佛法化成某種撫慰技術,就可以做為佛法的入世關懷。這是個錯誤觀念。真正的佛法是透過澈念而產生的心法,佛法本身沒有文字、儀式或影像,只有慈悲。真正的佛法是讓慈悲得以實現的種種心法,而非長篇大論,亦非神祕的儀式。

  活著本身就很困難。就以人希望的自由來說吧,那真是困難重重,難不在外在的壓迫,而是我們無法掙脫的各種束縛本身即是我們的存在條件,擺脫束縛往往會將我們引以為習的生活破壞,所以,人希望的自由總是困難的自由。佛法心理衛生則是以鑽研靜心解脫。許多人視解脫為無物,以為擁有才是成功幸福,這種顛倒使許多人身陷其中難以自拔,但助人的俗世心理學卻不置一詞,視而不見。

  自我一直都是難題

  佛法的慈悲不在於是否心生慈悲心,而是「自我」這個難題。我們的「自我」是個「偽幣」,它錯誤地被視為「我的實相」,實則是從他人轉反映來的「自身」。這是老天用這種奇妙的手法為我們建造的「自身」。佛法的基礎就在萬物彼此締結,而締結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他人形成自我」,這並非簡單的鏡像邏輯,其複雜的程度超過我們的想像,亦即,並非我父母如何待我,我就會變成怎樣。例如以本身作者在個性不合的父母爭吵下成長,他的自我是在厭惡爭吵之下不斷地峰迴路轉。一方面自我由他人制約,一方面自我又是個感應機制,有反抗也有順應。可是無論怎麼糾纏,許多佛法的實踐者都採用當機立斷的「持敬」工夫。無論是達賴喇嘛或是阿姜查,都以「保持尊敬」的心做為覺照(mindful)的工夫。

  佛法的尊貴在於它比任何人類知識或思想更明白地顯露慈悲的必要。

  為何需要慈悲?

  首先,人的自我遺忘使得人與生態的交互性被忽略了,而佛法則徹底要人類認識萬物的相互締結,甚至清楚地表明「自我」來自他人而非自性,乃至無自性。我們的自我主張其實猶如「滴水入水」,龐大的水分子彼此關聯著時空、能量、鍵結與分裂。

  人的傲慢與自我裡的「被瞧不起」密切關聯著,人的謙虛與自我被善待的部分相關聯。我們自私是因為感覺到被掠奪著的自我,我們自利是因為感受到自己的匱乏、他人的不給予。真正佛法是:當你感到窮困時,你反而應當努力義助他人,而獲得自我的豐盈。這道理很簡單,窮困讓人貪得,一心一意想從他人口中奪下麵包,但此掠奪性的獲得只是讓擁有物增加,自我因為掠奪他人而感到空虛,因此,增加擁有物並不能使自我感到充實。但是給予他人卻反轉成自我的充實。奧妙在於:在萬物締結的世界裡,自我的充實帶來世界的歡迎,締結的事物會以凹面反過來保護窮困者,此時,窮困者將受世界的福報,窮凶者則造成惡極。

  神性的擁抱

  換個說法。我們受傷的自我需要「神性的擁抱」,那就是慈悲。

  所稱的「神」並非一般宗教的神祇,而是自我的陰面。許多人誤解自我的陰面是自己的缺點,是自己的陰暗面,事實剛好相反,我們的自私自利剛好就是自我的正面,我們追求成功,就是自私自利的完成。而在這正面的世俗卻隱藏著神性,如惻隱之心、不忍之心、天良之心。這神性被認為是被自我遮蔽,其實不然。神性的存在如同我們的邪惡,都是自我的構成,甚至相應相生。人不知其邪惡,則其神性必然也無影無蹤;例如我們的勇氣仰仗的是我們的脆弱。一般心理衛生討伐懦弱,那是片面的知見,以為勇敢膽識是怯除懦弱的利器,這是淺薄的認識論,在卓知的認識論裡,膽怯才是勇敢的根源,多少勇敢但看你有多少恐懼。害怕打針的孩子在哭怕之餘,用眼盯住扎入皮膚的針而生出勇氣,母雞因極度害怕老鷹啄其小孩而奮不顧身。我們的神性隱藏在暗處,我們的缺陷刺激神性。

  神性是多元的。依照藏佛或南傳佛教,廣大的虛空是最大的神性,而儒家的本心,如惻隱、是非之心則是小小神性。體會大虛空的修行是內心的禪定,讓心無所住而流動、清空萬里,一切通澈,是大神性,只有在深度入定才體會得到。在人間,我們見苦難而生慈悲心,見孤苦而生陪伴膚慰之心,都是小小神性。但神性大小無關宏旨,重點在於步向神性的修為:安住、覺照與正念。

  安住

  最有益的修為是「安住」。這「安住」指的是讓意識儘量降低其捕捉、攫取的頻率,讓意識如見雲煙的過去,一般簡單的清閒靜坐就可以做到,無須到入定的程度。安住不是與萬物疏離,而是體會到與萬物一起流轉,范仲淹在岳陽樓看湖的心情、李後主獨上小西樓的心情,杜甫的「城春草木深」的感慨都可以體會安住之一二。有一天傍晚,我見到一位老農夫對著向晚的黃昏夕陽閒坐,其神態之安定,我在剎那之間驚為天人。在專心工作之後,心無所繫的閒逛街頭、鄉間漫步,可說是最佳的安住訓練。

  覺照

  人能安住是因為隨時覺照。許多人覺得覺照很難,其實是心猿意馬。人隨時都可以覺照:走路輕緩慢,睡覺輕緩躺,吃飯靜心,說話聲細,工作專心都屬覺照。甚至你看日本料理師父切生魚片的心情,都可以說是覺照。在台灣許多美食節目的喧嘩、粗糙的對待食物以及急忙的吞嚥,都使「覺照」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念

  正念並非根據某些正確信念來行使的,正念是一種心態,是自己跟自己最真實的部分相處的態度。例如,當我們因為某事而心頭煩亂,會出現「亂念」,整個看事情的心態全都亂了套。此時的「正念」是把自己重新擺正,如呼吸一下、放鬆一下身體、暫時放掉「亂念」,在草地走走,等安靜下來,重新看事情,這過程就是「正念」。許多人吃飯狼吞虎嚥,但若能瞬間放下食物,仔細體會自己身體的感覺,如果飽就離開,如果餓就繼續進食,能慢條斯理欣賞食物的滋味,以悠閒的感覺進食,這就是「正念」。所以「正念」不是指什麼「正確的念頭」,而是「察覺己身,自我導正」。如何為「正」殊難界定,但傾聽身體的聲音或「願有良知」,都可以產生正念。

  從最簡單的情況來看,正念是很好的保健之道。我們的身體必須被我們察覺之後,如發現有問題就需要調整正念過程,剛好就是最佳的調整。許多人寧可聽信話語,把身體交給外物,如服用保健食品、各種保健藥丸。我們把這些東西吞入而不理會身體訊號,立刻會出問題。身體的調整往往可以透過正念過程,將微細得身體信號體會出來,依照感覺來調整。雖然醫師常強調身體感覺不是可靠的信號,但是我們不可能每天作儀器檢查,正念的保健剛好補滿這一塊。

  正念的精神領域是專注。當我們靜下來體察身體,我們首先會越過知識的障礙,把知識性的影像、觀念排除,以比較赤裸的直覺梭巡於自身的存在感,一旦赤裸地接觸到存在感,專注就會發生,所以無論是閱讀、靜坐、行走、做事,都會有同樣的專注。這個層次的正念善知識的正念。

  許多人在生活飽受催折。上班族下班之後的喝酒、夜店狂歡、唱卡拉OK、演唱會瘋狂等等,都一再加深其摧殘。年輕人衰敗的很快。「我們曾見過當進入甚深禪定境界時,喜悅如何自然而然湧現。學生們描述他們的經歷包括:全身震顫,喜極而泣,陣陣清涼感,內心蕩漾狂喜漣漪,輕飄飄的喜悅,如碧綠湖水般的喜悅,身體激動,感恩的喜悅,自在與歡樂的喜悅,以及寧靜的狂喜等。他們述說自己身、心、靈的喜悅,世界之美的喜悅,以及看見他人快樂的喜悅」(第二十四章「覺醒的心:天生喜悅」)

  正向心理學還不夠好

  綜觀全書,以我多年的經驗,這是一部比正向心理學還深刻的心理衛生學,也是東方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雖然是由西方人來寫,但這無關緊要,西方人有足夠的詞彙與體會將南傳佛法以更清晰的方式來表達,毋寧是個好現象。中國人自有一些宗教文化的習氣,對佛法流於空談或心智的遊戲,已經逐漸不足為取,西方人的犀利理性,亦對佛法會出現閉塞之處。

  本書不能說沒有缺點。本書提供二十餘個練習,每個練習看起來就像正向心理學的練習技巧,反而與人不切近的感覺。我建議讀者對那些自我的激勵的話語不必看得太認真,對那些指導默唸詩詞也無須遵行,在自然的情況之下,自然會有一些自己說給自己聽的話,那才是正念之道。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余德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3759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分享個故事。 ... 」跟他談了三年,約好了今天去見父母。他叫我先到車等他一會。這一等就是兩小時,中途打電話也不接。最後晚上的時候他給我發了條簡訊,跟我說分手。當時問他原因,他沒說。 三天後,我還準備挽回他,我們一個共同朋友告訴我。他跟其他女的在聊騷,這幾天已經在一起了。如果猜的沒錯,就是腳踏了兩條船。「她緩緩跟我說到。 我問她,這樣的男的,你為什麼要挽回? 她抬頭望了望遠方,沉思了一會,告訴我說,」我們三年的感情,經歷了太多。我不想就這麼稀里糊塗的離開。把他拱手讓給別人「 我認同。自己花了三年的時間磨合的感情,就這樣失去了,如果不去做一次,這輩子都會不甘心吧。 ... 這個男的,離開的很果斷,很快的刪除拉黑了各種聯繫方式。這時候,千萬不能過去求複合,求挽回,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他鬧。沒錯,有理有據的鬧。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逼他自己說清楚,撕毀他對你的偽裝。 在一起了三年,雙方感情已經牽扯很深了。感情不是說斷就可以斷的。除非他有新歡了。 真遇到這種情況,該狠的時候,就一定要狠。傷感情,那也是以後的事情。失去了,你兩就什麼都不是。 第四天,她堵在了他去上班的出口。九點鐘上班,他在哪個站下車,你都知道,時間地點都有了。直接去,他肯定在那。 她沒等多久,他出現了,夾雜在人群中,她一眼就認出來了。他看到她第一眼有點閃躲,然後馬上就轉變了那種不耐煩的情緒出來。遇到這種不要怕他,這是他心虛的表現。男人在自己做錯事情又不想承認的時候,首先會通過發怒來掩飾自己的心虛。 她上前攔住了他,望著他冷冷的說」我給你五分鐘的時間,你說服我。不然,我就去你公司鬧。你離開我可以,這是你的自由。你告訴我,什麼原因我都能接受,我絕對不糾纏你,感情失敗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我能理解你。但是你這麼混蛋的離開。我不接受,不要覺得我好欺負。還有,把我加回來「 可能地鐵站人多,他把她拉到了邊上,然後跟她說了很多。主動跟她道歉了。 ... 他問她:」你知道我為什麼離開你嗎?不知道是吧,今天我告訴你,你知道我這兩年在你身邊是什麼感受嘛,我們每次吵架,從來都是我錯,這三年來,你從來沒錯過一次,哪怕一次都沒有。你是神仙嘛?神仙也有犯錯的時候吧,嘿,你沒有。」 「跟你在一起生活兩年,燒飯做家務,我可以接受,畢竟家務是雙方的,我一個人做也就算了,但是每次我加班回來的時候,累的半死,晚飯沒吃上,回來還要照顧你。我當時就想,我將來娶得是妻子,是個共同扶持的妻子,不是養個女王。「 」對,沒錯。我是愛你。我也很喜歡你。本以為你也可以給我相互依靠,每次你有情緒的時候我都能安慰你,而我遇到點不愉快的事情跟你說,換來的要麼就是忽視,要麼就是覺得我自找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已經兩年沒跟你說過心裡話了。沒說不代表沒有,因為我都跟別人說了。我給你買了三年的衛生巾,這麼點小事,一定得讓我買嘛?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我其實並不是很樂意做這件事。「 」對不起,我真得沒有勇氣跟你結婚,我承認我不夠優秀,我配不上你。但是我不想狡辯,事實就是這樣,你再給我個機會。我也會做這樣的選擇「 」好了,五分鐘到了,你不要再說了,你走吧。我只有一個要求加回我。放心,我不糾纏你。「說完,她轉身走了。剛剛過來拐角,就一個人蹲在大街上的角落裡抱頭痛哭。原來感情真的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 事後她告訴我,也許真的,她從來沒想過男人真的是這麼想的。她也從來沒想過對方是怎麼想的,她自己開心了,就覺得對方也是開心的。 男女思維差異本來就是所有感情矛盾的根本來源。 事後,他加回了她的危險,她也真做到了不去糾纏。這個時候糾纏,就真的太傻了。不僅僅會惹起他對你的反感,還會推翻之前對你所有的感情。反而是安靜的呆在他危險里,對他來講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他見你安靜,心中就永遠對你有愧疚。這種愧疚會慢慢積累的。 一個禮拜後,我讓她給他打了個電話。簡介明了的跟他說,約他出來,一些東西帶給他。順便讓他請吃個分手飯。他開始說沒時間,想推脫(主要原因,還是害怕糾纏,覺得尷尬)後來做了合理化後,說就還些東西。給完就走。並且告訴他,自己想明白了,也準備慢慢的走出來了。他聽後,勉強答應了。 吃飯的地方,我讓她安排在一個很有意義的地方。三年前他在那個飯店跟她表白了。 他來了,雙方沒多說,就跟正常情侶一樣,點了雙方都喜歡的菜品和飲料。中途雙方聊了很多以前的事情,有說有笑。氣氛一度到了那種沒分手的地步。 後來雙方聊的都坦然了,他也坦白了很多,誇了她一波好。她也跟他說了很多心理話。說著說著,雙方都笑了。笑著笑著,有人卻哭了。 我為這次見面準備了很多文案給她,讓她背下來。所以見面才會有這樣的效果。一切都是在計劃中的。 這一步也很成功,不管怎麼樣,心錨扎進去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這個過程,我會讓她隔幾天找個小問題去問他一次,生活上的或者工作上的。增加出現的頻率。目的只有一個。等待他們鬧矛盾。 ... 一個月,機會終於來了。那天他問了她一個問題,他說,是不是女人都是這麼難纏的。 她辛辛苦苦潛伏在他身邊終於有機會了。那天晚上,她直接把他約出來了。就是說跟他說,今天她也有工作上不順利的,也想跟他吐槽一下,順便也可以跟你說說女性的想法。 然後他出來了,兩個人喝了很多的酒。她先醉的。他送她回家。然後就沒讓他回家。 晚上,他們就發生了關係。 第二天早上。她當做沒事一樣,起來做了早餐。 見他醒來,他想說什麼,被她阻止了。 」昨晚,我們都喝多啦。你不用說了,吃早餐吧。「 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之前在一起生活的狀態。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 兩個人面對面坐著。她說了一句,」回來吧,以後依舊是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將來,我們攜手共進,有粥喝粥,有飯吃飯。「 」你不用現在回答我。回去好好想清楚。鑰匙我還是會放一把在門口右邊的磚頭下面。早回來,早做飯。「 她們什麼都沒說,晚上,下班他就回來了。後續他那個新歡她也再也沒有過問。他想解釋,她說不用,告訴他,」我相信你,你自己的事情,你一向都會處理的很好「 這個案子時間會久一點。過程她其實有太多次情緒一度崩潰。 我的作用也就是給她指了方向和陪伴。 如果你也正面臨情感問題,評論下方留言,我們聊聊。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yPxz7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8869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屯脂漏性皮膚炎洗髮精中醫診所推薦大肚惡性黑色素瘤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石岡皮贅中醫診所推薦大安皮膚炎中醫診所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八德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很大推 龍井沙蚤病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南崁脂漏性皮膚炎嬰兒中醫診所推薦北屯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 清水禿髮症中醫診所推薦 豐原蜂窩性組織炎中醫門診中壢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 梧棲傳染性軟疣中醫診所推薦 沙鹿汗腺異常症/汗皰疹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當地人都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新屋蕁麻疹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神岡汗疹【痱子】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ddosui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